第二十四章 对王勃丧失信心-《武唐第一佞臣》
第(3/3)页
李九还会认为,我的野心膨胀,意图插手政事。他对我的戒心,接下来的打压,几何倍数增加。甚至还有可能,把我流放岭南,去海南岛钓鱼。所以板上钉钉,我帮你递文章,咱俩都会倒霉。
王勃冥思苦想,良久后试探道:“楚公战功彪炳,堪称忠臣良将,深受圣人信赖。兼任三个大将军,东宫卫府的正率,知内侍监诸事。我向楚公投卷,入仕机会更大,有什么不对吗?”
肯定不对啊,他信我个屁,武康失望透顶,和颜悦色说道:“你与薛仁贵,有同乡之谊,我与薛仁贵,有过命交情,也想帮助你。先不说投卷,咱们先谈下,官场结构吧。”
武康滔滔不绝,讲述初唐官场,王勃洗耳恭听。想在初唐做官,最好有个好爹,如果出身世家,可以门萌入仕。如果没有好爹,只能通过科举,投卷作用不大。
像李义府那样,靠举荐入仕的,其实寥寥无几。刘祥道夸赞你,却不会举荐你,不科举而入仕,是士族的特权。你的投卷无数,全被束之高阁,也是这个原因。他们不会允许,广大寒门子弟,动他们的蛋糕。
世家排挤寒门,此乃官场风气,如果不经科举,名不正言不顺。就算呈上文章,李九只会称赞,不会给予官职。初唐的潜规则,他也无力应对,只能选择妥协。
王勃面无血色,双目饱含不甘,最终欲言又止。武康笑而不语,兄弟你太年轻,不懂其中龌龊。官场还有风气,中央的官员,排挤地方官。无论政绩多好,只要没过科举,很难入京为官。
除非出身世家,或者像我这样,娶个世家妹妹,有个皇后姐姐。如果没有媚娘,估计我这辈子,只能当芝麻官。熬个三五十年,如果运气好了,混个婺州司马。
见他脸色疾苦,不想过分打击,斟酌片刻说道:“既然乘兴而来,不能败兴而归,你看这样如何。太子少师许延族,与我有些交情,文章我来转交,请他呈给圣人。”
王勃脸色好转,神情开始激动,楚公只是武官,敬宗却是宰相。由他转呈圣人,那是再好不过。于是起身行礼,声音有些颤抖:“楚公仗义相助,王勃感激不尽。”
示意他坐下,武康提建议:“另外再拜托他,荐你考幽素科,或者考举人科。回去好好准备,明年这个时候,争取进士及第。说一千道一万,只有通过科举,才能实现夙愿。”
王勃骤然色变,差点蹦了起来,赶紧摇头摆手:“能推荐幽素科,已经是大恩德,不敢奢望秀才。今年精心准备,明年必定高中,不负楚公栽培,不负许公举荐。”
示意他坐下说,武康强忍笑意,只是开个玩笑。老狐狸许敬宗,最多推荐幽素,不会举荐秀才。唐朝科举制度,科目繁若星辰,进士明经最火,其余鲜有问津。
最难的是秀才科,不仅考经史诗赋,还要考五条方略,是选拔治国人才。官员举荐考生,考中称为秀才,举荐他的官员,赏绸缎五十匹。如果不能考中,那么不好意思,举荐他的官员,赏给五十大板。
唐朝立国以来,秀才科的考生,最多时十三个,最多及第两个。如果考中秀才,马上就能做官,至少七品京官,比进士牛多了。幽素类似举人,也由官员举荐,再由专人考试,同样要求严格。
五品以上官员,才有资格举荐,所荐考生及第,直接给予官职。负责举荐的人,会被朝廷嘉奖,爱卿慧眼识珠。反之会被鄙视,爱卿有眼无珠,那些酒囊饭袋,以后不要举荐,浪费彼此时间。
所以那些高官,不想冒此风险,除非特别有才。武康窃以为,敬宗会举荐,他满腹经纶。看过乾元殿颂,对于神童王勃,肯定信心满满。有利无弊的事,他不会错过的,毕竟老狐狸嘛。
两人谈了很久,送王勃出家门,重新回到书房,已然丧失信心。可怜的孩子啊,还是太年轻呀,社会经验太少。请人帮忙办事,不能只说谢谢,要有实际好处。
我不在乎钱财,却会在乎形式,你的处理不好。这样的小白,当官又如何,早晚闯大祸。打开乾元殿颂,逐字逐句阅读,确实妙笔生花,马屁拍的很溜。相信李九看了,必然击节赞赏,也仅仅是赞赏。
文章收进算袋,赵声又来汇报,呈交一份表文。是于立政写的,谢追赠先父表,给朝廷的回礼。同时收进算袋,任务圆满完成,吩咐亲卫准备,明天返回东都。
来到演武场,锻炼完身体,去洗冷水澡。平郎敲门求见,又是一封书信,刘仁愿的来信,朝鲜半岛来的。一目数行阅读,突然脸色紧绷,身体剧烈颤抖。
捂嘴疯狂狞笑,兵临平壤时机,悄无声息来到。灭高句丽契机,已经结成珠胎,尽情的酝酿吧。武康连读三遍,好想仰天长叹,我的人生夙愿,马上要实现了...
第(3/3)页